孟夏时节,蝉鸣渐起,校园里却是另一番忙碌图景:图书馆走廊上,身着校服的同学低声背诵;教室里,笔尖与书页摩挲作响,映照出一群年轻人对知识的执着与热爱。这正是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级哲学班考研备战的真实写照。
随着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尘埃落定,哲学班这个55人的集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33人考研,18人成功“上岸”,录取率高达54.5%;其中更有6名同学被“双一流”高校录取,迎来新的学术征程。他们在大学学习的经验,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问道于微时,大一锚定研途坐标系
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哲学专业立足地方发展需求,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哲学人才为目标。自2017年起,哲学专业2013-2021级本科生共443人,考研录取人数168人,许多学生录取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92高校。其间亮点突出,2018年(2014级)升硕率高达72%,班级共46人,其中33人录取成为研究生,彰显了学校哲学专业的培养成效。
哲学专业已升硕学长学姐与区级优秀毕业生为备考学子分享经验。
优异的成绩背后,是专业从大一开始实施的系统性考研启蒙教育。通过每学期定期召开考研动员会、主题班会,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考研指导,邀请历届考研成功校友开展专题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尽早明确考研目标、规划备考路径。同时,2021级哲学班5名党员与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标兵带头、整体推进”模式营造积极备考氛围,为学生考研及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格物致知途,多维淬炼核心竞争力
在考研目标与方向选择上,学院推行“数据+学情”双驱动模式,指导学生对比目标院校近三年报录比、分数段、参考书目等关键数据,结合自身基础与兴趣明确报考方向,再通过师生沟通优化选择策略,避免“盲目扎堆”热门专业。作为班主任兼任课讲师,谭荣鸿自2021年起默默践行自己为同学们制定的“博学计划”,注重通过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这些年间,他曾多次带领学生前往中山公园祭奠烈士,指导学生撰写讲话稿等。在他看来,教育无需宏大叙事,学生们在躬身实践中获得真知,便是最有效的引导。这种浸润式培养模式,既是对“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实践,也为学生考研备考沉淀了扎实的学术底蕴。
2021级哲学班学生前往梧州市中山公园、博物馆实践。
此外,文传学院哲学教研室搭建了学生学术平台《问道》期刊,通过征文比赛征集优秀学术成果并收录其中,既为学生的学术成长留存印记,也为培养科研思维提供了实践舞台。在2021级哲学班备考期间,学院组织了近40场周末集体备考会,哲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均积极参与,学生们踊跃到会,共同学习、查缺补漏、互帮互助。老师们与学院始终以“理论学习铸魂、实践淬炼强基、学术培育赋能”的立体化培养路径,为学生构筑起全周期备考支持体系。
老师亲自来指导。
大家一起在教室备考。
2021级哲学班周末集体备考。
知行共同体,三向同心坚定筑梦途
考研征程中,哲学专业教研室构建起“学校主导、家庭协同、师生共力”的支持体系。班主任谭荣鸿老师牵头建立“心理疏导-学业帮扶”双线机制,联合教研室教师通过在教职工食堂谈心、运动减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常态化情绪疏导。近年来,学生备考期间,其累计开展一对一心理沟通50余人次。
文学与传媒学院哲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潘家猛谈到:“哲学专业自2013年9月建立以来,学校在师资、政策关怀等方面给予了诸多支持。一是大力引进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的硕博士来充实师资队伍;二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哲学专业的归属经历了从法管系、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再到文学与传媒学院的转变,2023年12月底回归文传学院以来,哲学专业再次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家长群体则以“静默守护”传递力量,通过“不追问进度、只分享日常”的沟通模式,形成家校间的情感默契。学校同步优化后勤保障,开设考研专属自习室、提供暑假留校住宿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备考路上有温度,逐梦途中不孤单”。家校同心织就的坚实支持网络,成为18名学子上岸的重要助力,诠释了“教育是家校双向奔赴的温暖事业”。
上岸经验谈:学长学姐等你顶峰相见
毛钰鑫
拟录取学校:澳门科技大学
拟录取专业:公共行政管理
毛钰鑫。
在选择了要考研并且走留学体系之后,我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了雅思备考、个人简历的丰富以及大学期间个人绩点等方面。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我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在雅思方面我针对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薄弱项展开了针对的练习,例如口语方面的提升,还有阅读速度等;在个人简历的丰富方面,在寒暑假我都有去针对未来研究生想申请的专业去做一些对口的实习;在个人绩点方面,这就是一个长期性累积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大学四年的成绩都要保持在一个稍微中上的水平。在正式递交申请材料、等待面试通知、面试等offer下发的过程中,其实不免也会有一些焦虑,每当这时我都会去选择运动或者一些其他方式去缓解。经过整个考研过程,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就一定能够迎来好消息。同时也非常感谢哲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在我考研过程中对我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最后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如果大家在未来研究生阶段想走留学体系,那么就可以尽早的准备好雅思成绩、绩点的提高、对口实习,多关注些留学信息,打破信息差,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留学地区和专业。走留学体系它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会大大增加我们的录取概率,也会让我们在申请季减少很多焦虑,祝大家在属于自己的申请季时都能顺利拿到心仪的offer。
邓深启
拟录取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拟录取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邓深启
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时,我结合老师、学长学姐的经验,综合自身兴趣与院校招生情况(如报录比、参考书目等)慎重选择,毕竟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起点。备考讲究策略:英语从三四月起步积累,专业课按目标院校书目针对性复习,公共课英语则跟紧唐迟(阅读)、田静(语法)等老师的节奏,政治后期借助B站博主突击,确保时间分配高效。支撑我走下去的,是对深造的强烈渴望,这份信念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个埋头苦学的日夜。压力难免,但调节有方。偶尔通过美食、游戏短暂放空,反而能以更清晰的状态回归学习。考研期间,老师的关心如暖流相伴——他们主动询问学习近况,用战友般的鼓励打破备考的孤寂;学校提供的暑假留校住宿,更让我心无旁骛地沉浸于复习,免去了节奏中断的担忧。
想把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送给所有考研人:这一路,方向选择、心态调整、师生支持与学校助力缺一不可。愿每一位追光者都能在挑战中蜕变,带着信念抵达理想的彼岸。
蒋裕澄
拟录取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拟录取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蒋裕澄
考研期间,我的压力和焦虑往往来自对繁杂的学习任务的无力感。对此,我会将考研大目标拆解为月计划、日计划,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打钩,用可视化的成果增强成就感。其实备考期间不必完全断绝社交,每周固定时间和家人朋友聊天,分享生活琐事来获得情感支持。当你发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焦虑感会得到有效缓解。我最想分享的一个复试查漏补缺方法,就是用DeepSeek生成常见的复试问题。比如:发相关指令(报考单位、专业方向、复试参考书等),让DeepSeek作为复试老师,提出一些模拟复试的问题。刚开始确实不怎么会说,但慢慢地就会有思路了。如果实在不会回答的,可以让DeepSeek生成简短的答案,但不要被工具异化,我们得加入自己的见解,正如谭荣鸿老师所说的“要体现哲本生的优势”,这样才可以让复试老师眼前一亮。
编辑:苏必庆
责任编辑:郭骞
值班主任:苏必庆
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宋佳轩 王芊惠 赵悦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