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明理讲坛”第四讲邀请了浙江大学张鹤教授来学校作专题讲座。校长麻新纯、党委副书记梁业华、副校长莫晨宇出席活动,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副校长莫晨宇主持。
张鹤教授围绕《大跨度桥梁服役状态感知 —识别—评估智能化的基础理论及应用》这一前沿主题,深入剖析了我国在大跨度桥梁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展示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张鹤教授在讲座中指出,随着桥梁服役年限的增加,确保其结构安全长效成为当务之急,而提升桥梁运维的智能化水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桥梁动力响应感知方面,她深入阐释了该领域的现状与挑战,并创新性地展示了将摩擦纳米发电技术(TENG)引入桥梁工程领域的成果。
张鹤教授从三个核心板块展开了详细讲解。在大跨桥梁动力响应感知技术方面,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涵盖接触——非接触式高精感知理论与技术,能够实现对桥梁结构的高精度监测;面向不同桥梁环境的绿色能源高能密俘能技术,为桥梁监测设备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以及桥梁动力响应自供能无线感知一体化集成与应用,成功突破了大跨桥梁动力响应高精快速自驱动感知技术瓶颈,极大提升了桥梁监测的效率与准确性。在大跨桥梁性能参数识别方法板块,张鹤教授介绍了团队在桥梁拉索性能参数多目标一体化识别、交通荷载参数全时空域智能识别,以及桥梁表现信息多级分类及高精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方法有效解决了桥梁性能参数多目标一体化识别的反向题求解难题,为准确评估桥梁性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在大跨桥梁服役性能评估方法上,张鹤教授讲解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桥梁综合服役状态评估和基于数字孪生的桥梁力学性能评估。这两种方法实现了从人工经验主导到智能算法赋能的评估方法创新,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桥梁的服役状态,为桥梁的维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文:大学生通讯社 劳玉梅、黄宬/图:姜志华 张曼妮、陈善金]
张鹤教授作讲座
讲座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