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为激发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助力个性化成长路径规划,我校于明科楼101报告厅举办“对话成长·共育未来”学术沙龙。沙龙邀请了浙江大学张鹤教授、宁波大学邵枫教授、学校党委宣传部邓小林教授、经济学院梁文光教授四位资深教师作分享,各二级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张鹤教授讲述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感受。她表示万事开头难,但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青年教师应善于发现个人优势,挖掘内在潜力,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她建议青年教师通过申请项目来倒逼自己进行科研,逐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张鹤教授还提到,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键在于不断向内探索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向外求索资源与支持。
邵枫教授阐述了自己现阶段的目标,并强调科研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科研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青年教师应积极寻找团队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提升科研能力。邵枫教授提出青年教师可以通过与行业合作、参与横向项目等方式,拓宽科研视野,提升科研产出。他认为科研瓶颈是许多青年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外部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突破这一困境。
梁文光教授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深刻的人物,并分享自己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的经验。他表示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核心任务,青年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他建议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教学与科研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青年教师应在这两者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邓小林教授分享了自己读博的经历,并就读博提出了建议。他指出,读博是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个人发展重要渠道,但青年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际情况选择。他强调读博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博导及其方向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自己导师和团队,确保读博能顺利完成。
在互动环节中,青年教师们就如何平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以及如何在科研中取得突破提出了疑问。邵枫教授建议青年教师应积极寻找团队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提升科研能力。张鹤教授则强调青年教师应寻找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创新大赛等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赢。梁文光教授表示科研瓶颈是许多青年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关键在于坚持和信念。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升课堂的深度和吸引力。
[文:大学生通讯社 何晓美/图:赵婉斐]
活动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