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梧州学院入选首批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2023年成功入选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A类建设单位。自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汇聚多元育人力量、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全方位整合资源,在切实打通新时代学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提升社区社区育人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实效。
一、全员育人:汇聚多元力量,共筑育人共同体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引领育人方向。学校制定出台《梧州学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方案》,校级领导、管理部门领导干部、二级学院领导干部每年积极践行“一线规则”,深入一线联系学生,通过“四个一”行动、谈心谈话、主题党团日活动深入学生社区,拉进与学生距离,了解学生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为全校教职员工引领了育人方向。
思政队伍扎根社区,夯实思想根基。辅导员队伍是学生社区思政工作的主力军,通过实施辅导员深入学生社区值班制度和辅导员时间管理法,每位辅导员每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200分钟,辅导员与学生在日常交流互动中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围绕学生需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实际问题。党团干部、思政教师常态化进入社区,组织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主导深度交流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专业教师协同参与,助力学业成长。安排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以学业导师、班主任等身份深入社区,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学术讲座、科研项目指导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网络交流等形式,加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
管理服务人员跟进,保障学生生活。心理服务、学业支持、学涯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后勤保障等管理服务力量汇聚社区一线。心理中心教师通过在社区内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常态化心理服务;学业帮扶队伍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精准施策;后勤保障人员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同时,注重结合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活关心和成长引导,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管理。在学生社区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梧州学院学生宿舍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的卫生检查、安全巡逻、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开展 “文明宿舍”“优秀宿舍长” 等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设立了社区长、片区长、楼长、层长、舍长负责制,形成“五级社区网格”,其中182名学生担任层长、3286名学生担任宿舍长,推动学生主动积极深度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全过程育人:贯穿学生成长,实现教育无间断
入学适应阶段:引导融入社区。在新生入学初期,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宿舍文化节、国防教育等活动,覆盖全体新生,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和社区生活。社区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组织迎新活动、宿舍美化活动等,引导新生融入社区大家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学业提升阶段:助力全面发展。建设有“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党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名师工作室、大学生职业生涯服务站、朋辈心理互助室、学生组织服务中心、资助小园地等33个功能室,总面积约6500㎡。利用这些社区功能室开展活动近500场,活动内容涵盖党团建设、艺术展览、课程研讨、共享书屋、心理服务、就业创业指导、学生日常综合事务服务等内容,为同学们提供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体育健身、实践实训等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毕业就业阶段:护航未来之路。临近毕业,社区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服务。学校、各二级学院每年在学生社区范围内举办大型、小型、专场毕业生招聘会100余场。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深入社区,举办就业讲座、政策宣讲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升就业技能。同时,开展毕业季学生离校教育、毕业生党员教育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恩母校、展望未来,顺利从校园走向社会。
三、全方位育人:整合资源协同,拓展育人新空间
党建引领与思政教育协同融合。以党建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社区文化空间和各项活动中。建设了党团员活动室4个,1个二级党委进驻北区学生社区在学生社区,社区设立了团总支1个,团支部9个,临时团支部25个,实现二级学院领导走进社区、联系社区学生,建立学院特色育人阵地,形成学院与社区协同联动的良好机制。通过党团组织进社区、党团学习进社区、党团活动进社区、思政教学进社区等“四进工作”,构建师生价值共同体。在社区建设党建主题育人长廊、开展红色观影等活动,使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文化建设与素质培养有机统一。丰富社区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特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融入社区、楼宇、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打造富有学院特色的楼廊文化,润物无声地启迪影响学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思政育人活动,以二级学院划分片区管理,打造“一院一品”“一楼一品”“最美寝室”等思政工作品牌,开展独具学院特色的美育作品展、“图书宝藏”社区活动等,营造学生学习成长良好生态。从静态的楼宇建筑、规章制度,到动态的社区活动、科技竞赛,充分发挥“浸入式”熏陶功能,实现“全景式”育人空间拓展。
物理空间与数字平台相互补充。一方面,有效整合校园资源,建设南区学生社区、本校区和北片区三大学生社区。在本小区和北片区中间,建设有体育馆,依托体育馆负一层空间建成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大学生国防教育展厅等,以及学生社区中的各种功能室,为同学们提供了思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实践实训等服务,使得南区、本校区和北区三大学生社区与体育馆在校园中形成育人闭环。另一方面,推进数字赋能,建设有“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和维修中心,结合“易班”、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易校园”APP等多载体平台,提供活动报名、场地预约、日常维修、反馈意见等生活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校教育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与梧州市公安局、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富民街道、桂林银行梧州分行等建立合作关系,每学期在学生社区开展安全讲座、应急处置演练、防火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学生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保护他人和自己生命安全意识,有效推进平安社区建设。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企业人士走进社区开展学科讲座、分享就业创业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
[作者:赵婉斐 责任编辑:徐明磊 冯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