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认知有着重要作用。吴军在2014年博士毕业后就来到梧州学院担任哲学专业的老师。他潜心研究建立一个更符合学生特点的培养模式,利用周末时间开办“经典读书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积极鼓励和辅导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通过不断努力,为社会和地方建设输送更多优秀新型人才。
作为梧州学院一门2013年才开始招生的新专业,吴军先后承担了5门哲学专业课程和3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他先行先试,引入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授课模式,就是课前一周学生需要阅读50-100页原著并写500-1000字读书报告,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以此达到师生更灵活有趣互动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不得不加强阅读,老师自身也骤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吴军还是坚持下来。他所承担的8门课程每学期期末学生评教成绩均处于学院前列。
梧州学院哲学专业2015级学生 利喜艳:“他每天会布置我们写一篇读书报告,通过写读书报告提升我们写的能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我们哲学方面的知识。”
为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习惯,吴军在三年前开始就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办“经典读书会”,引领学生阅读哲学经典,提升哲学素养。
梧州学院哲学教师 吴军:“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就是说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判断综合和分析这样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的培养问题,对这个能力它需要一个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这两个能力的素养的塑造主要是靠基础学科来完成的,哲学就是一个基础学科。”
让学生变得更优秀,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这是吴军的最大心愿。从2016年2月开始,他和教研室其他教师一起挑起了辅导学生考研的重担。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13级哲学专业共有23人报考研究生,19人过国家线,14人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
梧州学院哲学教师 张文俊:“吴军老师在我看来是又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他讲课深受同学们欢迎,富有激情,他这个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四有好老师。”
如今,梧州学院哲学专业还实行了导师制,不少学生选择吴军担任他们的导师。吴军在教学中不仅收获了学生成长进步的成就感,更加深了如何帮助学生利用所学为社会做贡献,尤其是为自己的家乡建设服务的责任感。
梧州学院哲学教师 吴军:“因为我们的同学都是来自广西的,他们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和认同感,他们毕业以后回到广西,我想它既能解决我们广西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更加地有利于我们人才队伍的稳定。”
【记者:龙俊宁、唐莉、实习记者:吴秋莹】